您的首选项已更新。如需临时更改您的帐户设置,前往
提示,您可以随时更新您的首选国家/地区或语言
> beauty2 heart-circle sports-fitness food-nutrition herbs-supplements pageview
点击以阅读我们的无障碍声明
购物满 ¥288.00 免运费
iHerb App
checkoutarrow
CN

麸胱甘肽5分钟指南:它对免疫功能有何重要性

385,716 阅览

anchor-icon 目录 dropdown-icon
anchor-icon 目录 dropdown-icon

人体内每个细胞产生的特重要的化合物之一是 麸胱甘肽。 

‌‌‌‌麸胱甘肽是什麽?

麸胱甘肽是由3种胺基酸(麸胺酸、半胱胺酸和甘胺酸)组成的小分子蛋白质。 

‌‌‌‌麸胱甘肽有什麽作用?

麸胱甘肽可能有助於保护我们的细胞免受损害,以及帮助去除有害的化合物。 

在历时100年的研究过程中,有超过10万篇科学论文佐证,维持细胞中的麸胱甘肽含量,是维持正常细胞功能、免疫健康和延缓老化过程的特重要因素之一。 

‌‌‌‌麸胱甘肽的5种好处

  1. 它是一种防氧化物质。 麸胱甘肽是细胞中的主要防氧化物质,可保护细胞免受损害。 它对於其他抗氧物质(如 维生素C 和 E)的循环使用和正确利用,也是极为重要的。
  2. 它对免疫系统有影响 麸胱甘肽不仅保护免疫细胞免受损害,同时还具有一些直接的抵御病毒作用。 它还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平衡的重要作用。 当免疫系统活动不足时,它可以提升其功能;而当免疫系统活动过度时,它可以帮助修复平衡。
  3. 它对线粒体有影响。 麸胱甘肽在线粒体(在细胞中制造能量的结构)的功能中起关键作用。 
  4. 这对细胞功能至关重要。 许多细胞蛋白质的生产、DNA的合成和修复、参与细胞整体功能的细胞酶的启动和调节、 维生素D3适当的作用等,均必需麸胱甘肽。
  5. 它是一种清毒化合物。 麸胱甘肽可能有助於人体清体。 麸胱甘肽结合不良的毒素、污染物、化学物质、重金属和药品代谢物,将其从尿液或肠道排泄出去。

‌‌‌‌What Happens When Glutathione Levels in the Body are Low?

年龄的增长以及接触毒素、药品、环境污染物和任何其他会引起氧化损伤的化合物,均会使麸胱甘肽 含量下降。 即使只是服用乙醯胺酚(例如Tylenol)这种普通的事情,也可能导致麸胱甘肽含量大跌。 麸胱甘肽含量偏低与加速老化和几乎所有慢性疾病有关,尤其是那些与衰老相关的疾病,例如认知能力下降、2型糖代谢病和多种慢性疾病。1、2

众所周知,年老是严重疾病、并发症和多种致命原因(包括病毒感染)的风险因素。 麸胱甘肽含量偏低,会使细胞更容易受到氧化损伤。 麸胱甘肽含量过低,也会损害免疫系统以及呼吸道和肠胃的保护屏障。 

相同的损害也见於下列疾病:

  • 慢性肾病
  •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实体器官移植的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免疫系统减弱)
  • 肥胖(体重指数[BMI]为30或更高)
  • 严重的心脏病,例如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疾病或心肌病
  • 镰状细胞性贫血症
  • 2型糖代谢病

‌‌‌‌麸胱甘肽在免疫功能中起什麽作用?

在人们加倍重视免疫健康的这段期间,了解 麸胱甘肽 在预防感染方面的重要性,是有必要的。 一项研究清楚显示,细胞中的麸胱甘肽含量较高,与一个人对病毒感染的适当反应有关。3 这是因为麸胱甘肽能保护免疫细胞免受损害,并加强免疫功能,这对於防御病毒至关重要。4 也有研究显示,麸胱甘肽在病毒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直接起作用,阻止病毒复制。5 麸胱甘肽的这些抵御病毒特性,被认为有助於防止病毒载量增加,从而预防发炎细胞随後被大量释放到肺中(见於某些病毒性疾病)。 

‌‌‌‌哪些饮食因素和补充品可以提高麸胱甘肽含量?

饮食可以帮助提高麸胱甘肽含量,但程度有限。 人体(主要是肝脏)每天可产生大约8000至10000毫克的麸胱甘肽。 而富含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健康饮食,每天可提供约150毫克已形成的麸胱甘肽。 虽然如此,由於细胞极需麸胱甘肽,因此,提高从饮食中摄取的麸胱甘肽量,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目标。 芦笋、牛油果和 核桃 都是麸胱甘肽含量特别丰富的食物。 

提高麸胱甘肽含量的特热门补充方法包括服用 麸胱甘肽 或 N-乙醯-左旋半胱胺酸。 在近期的研究未进行之前,将麸胱甘肽用作膳食补充品是有一些争议的,因为人们认为口服的麸胱甘肽可能不会被吸收。 一项早期研究经常被引用,以证明麸胱甘肽难以吸收。 在这项研究中,一剂3000毫克的麸胱甘肽未能增加血液中的麸胱甘肽含量。 但是,这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7 研究人员一直在测量游离麸胱甘肽的含量,而因为麸胱甘肽非常有价值,很快就会结合蛋白质以输送至细胞,8 所以在血液中不会显示为游离麸胱甘肽。 

‌‌‌‌口服的麸胱甘肽补充品可以被吸收吗? 

首项显示麸胱甘肽(GSH)含量偏低者口服的麸胱甘肽能够被显着吸收的研究,是於2014年在京都大学进行的。9 这项研究的不同之处是,它不仅测量血液中未结合的游离麸胱甘肽,也测量和蛋白质结合了的麸胱甘肽。 结果显示,补充麸胱甘肽後,虽然游离麸胱甘肽含量没有显着差异,但与蛋白质结合的麸胱甘肽含量显着增加。 这项研究具有开创性,因为它说明了先前的吸收研究的不足之处。

下一项研究是於2015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进行的,结果再次清楚地显示,口服的麸胱甘肽可被吸收,提高了组织中的麸胱甘肽浓度。10 54名健康的成年非吸烟者被随机分配服用安慰剂或口服麸胱甘肽,剂量为每天250毫克或1000 毫克,为期6个月。 结果显示,在3个月和6个月时,两种剂量的受试者的血液和红血球中的麸胱甘肽含量均显着高於基线。 6个月後,每天服用250毫克麸胱甘肽者,血液中的麸胱甘肽含量提高17%、红血球中的麸胱甘肽含量提高29%。 每天服用1000毫克麸胱甘肽者,血液中的麸胱甘肽含量提高31%,红血球中的麸胱甘肽含量提高35%。 更加令人触目的是,每天服用1000毫克麸胱甘肽者,内颚细胞中的麸胱甘肽含量提高了250%。

特後,2018年对动物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麸胱甘肽在肠道中被直接吸收,然後与蛋白质结合,在血液中运输,特後被输送至肝脏,然後被用於细胞保护和清毒反应。11 

‌‌‌‌NAC是什麽,它如何加强麸胱甘肽?

N-乙醯-左旋半胱胺酸(NAC) 是, 半胱胺酸 的一种形态;半胱胺酸是麸胱甘肽的关键胺基酸。 服食NAC作为膳食补充品,可增加组织中的麸胱甘肽含量。 补充NAC可以提高麸胱甘肽含量,而且在保护肺部、呼吸道以及肠胃方面特别有帮助。14-17 NAC也是治理对乙醯胺酚(Tylenol®、对乙醯胺基酚)中毒的方法之一。 对乙醯胺基酚被代谢为有毒的化合物,会导致肝脏的麸胱甘肽储备流失,进而损害肝脏。 对乙醯胺基酚摄入过量或与酒精一起摄入时,对乙醯胺基酚造成的麸胱甘肽流失可以致命。

NAC也是黏液改性剂。 NAC除口服外,并在医院中透过呼吸管让病人摄入,以帮助急性和慢性肺部疾病(如肺肿气、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慢性气道炎和囊性纤维化)病人对付黏液问题(低效或浓稠);两种方法均有良好效果。 

NAC可以帮助降低支气管分泌物的黏度。 NAC并被发现可优化呼吸道纤毛去除黏液的能力,使去除率提高35%。 NAC的这些作用,优化了支气管和肺功能、减轻了咳嗽,并在呼吸道有毛病时优化了血液中的氧饱和度。 

要保护和加强肺中的麸胱甘肽含量,通常的剂量为每天500至1000毫克。 要减少粘液厚度,典型剂量是200至400毫克,每天三至四次。17-19

‌‌‌‌何者更佳? 麸胱甘肽还是NAC?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需要了解两者都显示了临床益处,要在两者中二选一,犹如要将头发分开。  麸胱甘肽 的优点是其为已形成的活性化合物。  NAC 的优点是,在呼吸道粘液浓稠时,它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能更有效地溶解粘液。

参考文献:

  1. Forman HJ, Zhang H, Rinna A. Glutathione: overview of its protective roles, measurement, and biosynthesis. Mol. Aspects Med. 2009;30, 1−12. 
  2. Dwivedi D, Megha K, Mishra R, Mandal PK. Glutathione in Brain: Overview of Its Conformations, Functions,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Quantitation and Potential Therapeutic Role in Brain Disorders. Neurochem Res. 2020;45(7):1461-1480.
  3. Dröge W, Breitkreutz R. Glutathione and immune function. Proc Nutr Soc. 2000;59(4):595-600.
  4. Fraternale A, Brundu S, Magnani M. Glutathione and glutathione derivatives in immunotherapy. Biol Chem. 2017;398(2):261-275.
  5. Fraternale A, Paoletti MF, Casabianca A, et al. Antiviral and immunomodulatory properties of new pro-glutathione (GSH) molecules. Curr Med Chem. 2006;13(15):1749-1755.
  6. Jones DP, Coates RJ, Flagg EW, et al. Glutathione in foods listed in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s Health Habits and History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Nutr Cancer 1995;17:57-75.
  7. Witschi A, Reddy S, Stofer B, Lauterburg BH. The systemic availability of oral glutathione. Eur J Clin Pharmacol 1992;43(6):667-9.
  8. Kovacs-Nolan J, Rupa P, Matsui T, et al. In vitro and ex vivo uptake of glutathione (GSH) across the intestinal epithelium and fate of oral GSH after in vivo supplementation. J Agric Food Chem. 2014;62(39):9499-9506.
  9. Park EY, Shimura N, Konishi T, et al. Increase in the protein-bound form of glutathione in human blood after th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glutathione. J Agric Food Chem. 2014;62(26):6183-6189.
  10. Richie JP Jr, Nichenametla S, Neidig W, 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oral glutathione supplementation on body stores of glutathione. Eur J Nutr. 2015;54(2):251-263.
  11. Yamada H, Ono S, Wada S, et al. Statuses of food-derived glutathione in intestine, blood, and liver of rat. NPJ Sci Food. 2018;2:3. Published 2018 Feb 6. doi:10.1038/s41538-018-0011-y.
  12. Sacco R, Eggenhoffner R, Giacomelli L. Glutathione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diseases: insights from clinical practice. Minerva Gastroenterol Dietol. 2016;62(4):316-324.
  13. Kessoku T, Sumida Y, Imajo K, et al. Efficacy of Glutathi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 Open-Label,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tudy. J Hepatology 2016;64(2):S500.
  14. Šalamon Š, Kramar B, Marolt TP, Poljšak B, Milisav I. Medical and Dietary Uses of N-Acetylcysteine. Antioxidants (Basel). 2019;8(5):111.
  15. Pei Y, Liu H, Yang Y, et al.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Potential Oral Applications of N-Acetylcysteine: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xid Med Cell Longev. 2018;2018:2835787.
  16. Elbini Dhouib I, Jallouli M, Annabi A, Gharbi N, Elfazaa S, Lasram MM. A minireview on N-acetylcysteine: An old drug with new approaches. Life Sci. 2016;151:359-363. doi:10.1016/j.lfs.2016.03.00.
  17. Santus P, Corsico A, Solidoro P, Braido F, Di Marco F, Scichilone N. Oxidative stress and respiratory system: pharmacological and clinical reappraisal of N-acetylcysteine. COPD. 2014 Dec;11(6):705-1.
  18. Stey C, Steurer J, Bachmann S, Medici TC, Tramer MR. The effect of oral N-acetylcysteine in chronic bronchitis: a quantitative systematic review. Eur Respir J 2000;16(2):253-62.
  19. Grandjean EM, Berthet P, Ruffmann R, Leuenberger P. Efficacy of oral long-term N-acetylcysteine in chronic bronchopulmonary disease: a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Clin Ther 2000;22(2):209-21.

免责声明:本健康中心不提供诊断⋯ 阅读更多